时间的痕迹

一个人回了趟老家。

坐了趟久违的卧铺车,最让我期待的是它的盒饭——和现代高铁不同的是,普通铁皮车是可以生火做饭的,所以盒饭都是师傅现炒现做。高铁上那种微波加热的盒饭完全无法与之相比。然而列车员的一句话打碎了我的期待:这趟车的餐车已经取消两年了。想想我上次坐卧铺,还是三年前。

悻悻地躺在床上,过道却熙熙攘攘。硬卧车厢没有电源插座,所以大家都跑来这唯一一节软卧车厢来排队充电。我突然有点奇怪,大家这么快就不习惯「火车上没有电源」了吗?坐铁皮车就是要有「没有电源」的觉悟,我甚至坐高铁也会把所有带电池的东西都提前充满。现在看来我倒像是个顽固的守旧派。

我这个小包厢的门口就是一个插座。正在充电的是个小伙子,对面坐着位姐姐,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排队充电聊起天来。小伙子是我工学弟,在读研一;姐姐是哈尔滨本地人,自己干。小伙子谈吐之间难掩锋芒,问及「在哪上学」就是「你猜」,学自动控制,未来要做自动驾驶、人工智能。小伙子就像是个闪耀的新星,站在科技的最前沿,前途无量;姐姐发挥着东北e人的超能力,有着谦虚又不失礼貌的笑,有话接话,从不冷场。也许我曾经也像那个小伙子一样吧,我想。现在的我却更像那位姐姐,甚至还不如——至少她自负盈亏,自己担当,而我依然在时间的泥沼里挣扎,最终还是依靠着惯性向着不知道什么地方飘去。

出了车站,向家出发,两旁的街景向身后闪去。在这个东北四线城市,时间就像凝固了一般,整个城市都没有变过,还是那样的市场,还是那样的商店,我仿佛一瞬间回到了以前,曾经的人、曾经的事,感觉就在身边。把我拉回现实的,是变得更加坑洼的柏油路。

窗外飘起了大雪。春天的雪存不住,落到地上就化成了水。楼下的广场铺的是方砖,水就恰好积攒在每个方砖的中间,一格一格的,就像被人刻意摆上去的一样。雪停,天晴,小孩子们也都跑出来玩了。真好啊。他们是怎么约好的呢?可能是智能手表吧,现在的小孩人手一个。我小的时候不怎么下楼去玩,也没交到几个朋友。偶尔几次厚着脸皮说「加我一个」,但也早就忘记一起玩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了。

桌子上摆着一个小巧的闹表,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妈妈买的,学习的时候抬起头就是它。它还依然工作良好,外壳也没有生锈褪色,但是表盘四周开胶后形成的褶皱吐露了时间的痕迹。我走向阳台,望着广场上慢慢变干的水迹,看到了十四年前放学后、走在广场旁边、望着蓝天、突然被孤独感包围、迷茫又不知所措的我,就正站在那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