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哈工大技术兴趣讨论班的心路历程

去年的秋季学期还没开始的时候,我就在考虑技术兴趣讨论班计划——让对某方面技术感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,定期轮流做一些分享。一晃眼今年都快过完了,想着把去年一年的经过和想法整理一下,如果将来有人还想办一办类似的活动的话,这就算作是宝贵的经验吧。

1

其实这是一连串的事件。办技术讨论班并不是我突然想做的,还有很多前戏。最最前的事件,大概就是IBM技术俱乐部暂停招新,随后 run.hit.edu.cn 镜像站又挂掉了。每次打开USTC Mirror,打开TUNA,心里面总是有一点嫉妒,现在仍旧如此。哈工大坐落在东北荒凉之地,哪有机会去参加Ubuntu Release Party,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镜像站都倒了。

所以,我想活跃一下校园里面的技术氛围。其实计算机和软件学院有很多的技术社团,也有很多人技术很不错的,但我总觉得差了点东西。

最开始大概在2015年,我想办一个技术社区。http://techo.io ,现在已经凉了,大家可以上去再给它续一续命。虽说当时本来就没有抱着办成功的态度去做,但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。把techo搭起来了之后,刚好学校Z老师有意向办一个技术咖啡馆,交给了我的基友们去做。线上线下联动,看起来甚至还有那么点希望。场地有了,线上讨论区有了,我甚至有着很多美好的设想:给各个技术社团提供线上讨论板块,线下活动场地,技术氛围搞起来啊。

2016年年中,线上论坛已经搭的差不多,咖啡店也已经装修完毕了。

2

每年的六七八月份,正是高考结束,考生撕书相庆的时节。高考结束之后就是填报志愿了,大概六月底七月初成绩公布,学生们未来的去处也就大致确定了。此时,多半会诞生新的新生群,诸如“2017级哈工大新生1群”。早就计划了要搞一点事情的我,必然要混进新生群去,因为之后的学院群的创建(比如“哈工大2017计算机”之类)多半可以从这样的新生群里面得知,同时还可以先混个脸熟,将来搞事情的时候不会冷场。

当然,技术兴趣讨论班不仅仅面向大一新生,但这是需要对大一新生做出的额外准备。因为大二大三大四这几届,在他们入学的时候,我已经基本做完了这些操作。

那一段时间,在跟学弟学妹们扯皮的同时,我也在思考讨论班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活动。哈工大大一的所有学生都在黄河路的二校区,大二以上年级的学生基本都在西大直街的一校区。一起活动吗?还是分开活动?让高年级的学生直接给大一同学开小灶吗?还是内部轮流分享?能做到每周都有东西可以拿来分享吗?

最终,我采取的方案是:讲书。比如我对CSAPP感兴趣,那么看看大家谁还对CSAPP感兴趣,组成一个“CSAPP讨论班”,大家一起来学,每周安排一个人将书中的一章或半章。不限制校区,地点安排服从多数人方便的标准。如果有人对SICP感兴趣,那么就组成另一个“SICP讨论班”,等等。

3

终于,搞事开始了。在各个群里面发了广告,新建了一个群。加群的有不少,但大概多半是看看热闹玩一玩的。我提了几个备选的书,如果同学们还有想要学的,也可以往单子上加。然后大家投票,多选,如果哪本书的票数至少有4张,那么就可以考虑组建一个讨论班了。

最终票选出4本书:CSAPP、SICP、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、C语言。前两本书高年级的票数比较多,讨论班就安排在一区;后两本书大一的票数比较多,讨论班就安排在了二区。

我在GitHub上建了一个项目,用来做报名、track进度和保存slides。https://github.com/techo-io/2016-autumn-seminars Git和GitHub作为程序员生存必备技能,让他们早日接触,也是很不错的。

本来我是准备不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各个讨论班中去的——既然大家都是凭着兴趣,想学习,那么就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参加、来准备就好了,这样等我毕了业,讨论班还可以继续下去。但是,我果然还是图样图森破。

4

搞事开始不久,各个讨论班就开始了搁浅进程。搁浅最快的是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。因为、大家、真的是、不懂。第一次课我是专门去二区参加的,帮忙借个教室什么的,顺便看看给一些建议。结果负责第一次分享的同学连PPT都没有做,直接开始翻电子书给我们看,讲的也不是很清楚。后来最多就又上了一次(记不清了),大家就以不懂为由,中止了汇编语言的讨论班。

确实,大一新生没有什么基础,学起来比较吃力;选择参加某个讨论班之前,可能连书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清楚。我又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引导——也有可能是我低估了汇编对大一新生的难度。这样想来,像微软俱乐部那样做一些培训,说不定对新生们更合适。

总之汇编语言讨论班就这样停掉了。接下来停掉的是C语言讨论班。刚开始的时候其实还不错——讨论班里面有几个有基础的学弟,讲的也不错。后来,讨论班的内容发生了一点变化——大家觉得这个学期学校本来就在上C语言的课,没什么必要再讨论班里面学习C语言教材了,改成了项目实践。再后来,就彻底停止了。

说实话,我在一开始的意见征集过程中就明确标注了:C语言是软件大一上学期的课程、计算机大一下学期的课程,等等。有一天,有一个选了C语言讨论班学弟在群里面甩下一句话,让我非常的不爽:大意就是说,这个学期学校不是上C语言课吗?干吗组织这个讨论班?——我真的没好意思在群里面怼回去:你当时投票的时候眼睛xia了吗?

好的,在二区的两个讨论班全部中止。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些问题,比如一开始没有基于更多明确的指引,也没有给予更加严格的监督;或者这样分享的方式本来就不适合参与讨论班的这些大一新生们?

5

在一区的这两个讨论班,情况也不容乐观。我没看过SICP,也参加了SICP的讨论班,准备尝试学一学。CSAPP和SICP的讨论班的时间是连着的,因为还要给他们开咖啡店的门,所以索性我就两个讨论班都参加一下——CSAPP只负责旁听,SICP参与分享。为了吸引同学保持来参加的习惯,我还会经常买一点水果给大家。

但是两个讨论班每次参加的人数还是越来越少。甚至本来安排某个同学这周分享,结果告诉我说没准备,讲不了。这时候再换别人来讲也来不及了,只好我花了一天时间匆匆准备了一份slides,周末上去讲。又不好再多说什么。毕竟这东西也不是谁强制谁,我也还是个学生。

选了参加SICP讨论班的同学,有的甚至不清楚SICP说了个啥——那天SICP讨论班算上我只有3个人参加,一个同学问我,“学这个语言有什么用”?说实话我愣了一下。虽然这个问题我没什么信心回答的好,不过我愣了一下不是因为这个,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按照意愿选择的书,居然不知道有什么用,也不知道讲了什么,就选了……我回答说,这本书不是在讲lisp,是在介绍抽象,介绍“程序”……感觉回答的有点苍白。

真正让我发飙了的,是有一次CSAPP的讨论班只来了寥寥几个人(正常大概实在10个左右的,第一次讨论班那个小咖啡店都人满为患了),而随后的SICP讨论班更是一个人都没有来。哦不,来了一个,那就是我。

我在群里面开始开启嘴炮模式。我把tuna链接给他们看,把ustc lug的链接给他们看,把xidian开源社区的链接给他们看。中止SICP的讨论班,因为真的没什么人;而对于CSAPP讨论班,我订下了更严格的规矩:有来不了的,必须跟我请假;我在下次课会对上次没来的同学每人提一个问题。如果没跟我请假就不来了的,那就不用来了。终于我还是变成了班主任。

不过事实证明,效果显著。最终花了大概两个学期的时间,把CSAPP过了一遍。至于同学们真正学了多少,讨论班对他们有没有益处,真的不敢妄言。

6

我已经毕业了,不知道以后哪一天,还会不会有人想活跃一下哈工大校园里面的技术气氛,还会不会有人想办一个哈工大开源镜像站。总而言之:

  1. 让同学单靠兴趣,不施加外力,是不能走完这条路的
  2. 大一新生基础弱,需要考虑讨论班的难度
  3. 在选择讨论班之前,最好能够给出一些引导,单单给一个豆瓣链接是不行的
  4. 需要一个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人、以及明确又规范的制度,来保证讨论班的执行情况

看着已经凉了的techo,尸骨都不见了的run镜像站,不知道怎么样了的空白格咖啡店,心里阵阵惆怅。

组织哈工大技术兴趣讨论班的心路历程》有3个想法

  1. FxxKxxx

    (其实……空白格作为一个咖啡厅+项目中介平台重开了,Z老师也在尽力拉一些同学们有能力完成的项目过来做,然而你校大环境实在是不容乐观)

    回复
    1. 白云哟哟

      啊,这,还是要加油啊,学校的确大环境不行,大家也没像宏志班,高中那样自觉,看宽点,约束力我现在也在搞,看看后续他们的表现吧。

      回复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